【行业动态】工业级3D打印机市场需求旺盛
为融入时代发展潮流,世界各国已经逐步将3D打印机应用于经济建设的所有的领域。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,3D打印机将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,同时还提升了工厂的生产效率。基于这些优点,3D打印机赢得了一些用户的青睐,市场销路也逐渐打开。
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18-2023年智能制造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自2015年以来,全球工业级3D打印设备的出货量出现了明显下滑。2016年,工业级3D打印机的销售额相比2015年却增长了9%,这说明工业级3D打印机在整个3D打印机市场仍拥有属于自身个人的竞争优势,并拥有属于自身个人的受众群体。
在全球工业级3D打印机销售火爆的大背景下,我国也积极研发有关技术,努力提升3D打印机的制造水平。受政府政策支持、市场持续扩大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下降等一系列行业利好因素的影响,我国的3D打印技术逐渐走进了工业级时代,工业级3D打印机在航天航空、建筑、医疗、等领域的商用价值正凸显出来。与此同时,我国工业级3D打印机的发展还面临重重挑战。
就发展历程而言,欧、美等发达国家较早融入3D打印机的研发队伍,其取得的成果也较为明显。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研发3D打印技术,在3D打印机的生产制造方面还面临着生产的基本工艺不成熟、材料利用率低等问题。
首先,目前全球工业级3D打印的技术研发仍然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,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比较大差距。虽然我国在3D打印领域拥有较多专利,但是要将这些专利应用于实际还需时日。在此过程中,核心技术缺失与尖端人才缺乏都是制约我国3D打印机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其次,受限于生产效率和材料的品质等问题,国内的工业级3D打印机暂时没办法实现规模化生产。归根结底,一种原因是由于制造3D打印机所使用的材料品类非常有限且价格昂贵;另一方面是由于3D打印机的研发技术耗时耗力。同时,不同用户对工业级3D打印机的产品精度需求不同,制造商要一一满足多种厂商的需求就需要较为完整的服务链条,而当前整个服务链条还有待完善。
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,目前我国的工业级3D打印机主要用来生产小批量、造型复杂的非功能性零部件产品。利用工业级3D打印机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机器生产的不足,优化生产机构。